粤港澳大湾区教育新地标
作为香港科技大学在内地的重要延伸,广州校区在保持学术基因传承的同时,创新构建"枢纽-学域"学术架构。工程、信息、系统、社会四个学术枢纽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形成16个前沿学域交叉融合的创新生态。
全球师资配置
教学团队由香港本部派驻教授与全球遴选学者共同组成,其中34位教授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科学家榜单。教师团队年均在国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超过200篇,确保课程内容始终对接学科前沿。
- ✓ 教授平均教龄12年以上
- ✓ 师生比维持在1:10黄金比例
- ✓ 每周固定学术辅导时间
创新培养体系解析
阶段式专业选择
前两年进行通识教育,大三根据学术兴趣确定专业方向,设置三次专业确认节点,避免早期选择的盲目性。
跨校区培养机制
实施"2+2"双校区学习计划,学生可申请赴香港清水湾校区交换学习,共享两校区实验室资源和学术数据库。
国际认证双学位体系
完成学业者可获香港科技大学颁发的学位证书,该证书已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特别设置的科技与管理双学位项目,实现跨领域能力培养,毕业生平均获得3.2个知名企业录用意向。
培养模式 | 学制安排 | 升学优势 |
---|---|---|
本博直读 | 4+3年 | 优先保研资格 |
本硕连读 | 4+1年 | 学分互认机制 |
特色教学实践
全英文授课环境配备分级语言支持系统,设置学术英语强化课程。采用PBL项目制学习模式,每个学期设置跨学科实践项目,近三年学生团队在基因编辑、人工智能伦理等新兴领域取得13项突破性研究成果。
全球合作网络
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建智能建造实验室,同新加坡国立大学建立双导师培养制度。定期举办全球青年科学家论坛,学生可参与国际联合研究项目,近年已有28人次在国际学术会议进行论文汇报。
设立专项海外交流基金,覆盖80%以上学生的国际交流需求。与粤港澳大湾区200+高新技术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提供沉浸式产业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