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这座创新之城,荟同国际幼儿园将源自意大利的瑞吉欧教育理念与中国特色完美融合。不同于传统预设课程体系,这里的教育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知识建构者。教师团队通过专业观察记录,捕捉幼儿在自由探索中自然产生的兴趣点,继而衍生出富有生命力的生成性课程项目。
在最近开展的"城市脉搏"主题活动中,教师发现大班幼儿对地铁线路图产生浓厚兴趣。由此延伸出测量站距的数学启蒙、模拟站务的角色扮演、轨道工程的建构游戏等跨领域学习模块。这种动态调整的课程模式,既保持教育目标的系统性,又充分尊重儿童的学习自主权。
课程设置采用80%英语+20%中文的沉浸式语言环境。外教团队来自英语母语国家,在晨圈活动、项目探究、艺术创作等环节自然渗透语言教学。中文教师则侧重传统文化传承,通过节气民俗、经典诵读等活动建立文化认同。
语言学习突破传统课堂界限:在植物观察角记录生长日记,在建构区探讨几何原理,在戏剧工坊编排双语剧目。真实语境中的高频互动,使幼儿在3-6岁语言敏感期自然习得双语思维,为后续国际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文化基础构建:通过博物馆课程、非遗工作坊等特色活动,培养文化理解与审美能力。幼儿在广府建筑探究中理解力学原理,在潮绣体验中发展精细动作,实现跨学科知识整合。
自主发展维度:个性化学习档案记录每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教师根据观察评估结果,为不同发展节奏的幼儿设计专属学习路径,既基础能力的达标,又为优势领域提供拓展空间。
社会参与实践:定期组织的社区服务项目,如公园环保日、敬老院慰问等,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在模拟联合国等特色活动中,孩子们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发展初步的全球公民意识。
教育团队定期举办家长工作坊,将瑞吉欧教育理念延伸至家庭场景。通过"学习故事"共享平台,家长可以实时了解课程进展,获取家庭延伸活动建议。每月主题式的亲子探究任务,让教育发生在生活的每个场景。
在最近的"家庭文化盒子"项目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制作代表家庭传统的物品箱。这个充满温情的活动既增进了亲子关系,又为幼儿园的多元文化课程提供了鲜活素材,构建起真正的教育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