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

手机扫一扫

|投诉/建议

全国统一学习专线 8:30-21:00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学生支持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来源: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      编辑:佚名

中考结束,又是一个新的起点即将开始,不少家庭会在此时开始选择体制外学校。有的是为将来到海外求学做准备,有的则是希望孩子在人格、价值观成型的关键几年有人引领、有更好的同侪激励关系,让孩子在自我探索的道路上得到身心成长。

当然,选择到能够帮助孩子实现家庭理想的学校就成为非常关键的一步。怎么选?我们认为,与其听一所学校怎么说,不如看他们怎么做。

负责学生工作的班主任吕老师(同时也任经济学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结合我们建桥国际高中的办学理念,在7月10日开放日上做了有关学生支持工作的发言,在此整理成文,分享给各位家长和同学,请大家看看这样的学校是不是你们向往的?当然,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有什么想法欢迎与我们,也欢迎您点“在看”写下您的想法与我们交流。

建桥国际高中

“支持”VS “管理”

几乎每个学校都会有“学生管理”,但我们学校没有,我们学校有的是“学生支持”。

您可能觉得这只是偷换了一个概念,并非如此。

我们首先要表明的是一个态度:教师存在的意义不是居高临下地管理或规划学生的未来,而是去看见学生,也帮助学生看见自己,帮助学生点燃内心的向往,引导学生走上自我探索与自我超越之路。

其次是一个信念: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所以我们要彼此信任,为彼此打造一个对双方来说都更方便合作的环境。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是合伙人、同路人的关系,而不是产品经理与产品之间的关系。老师、学生、家长之间,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相互扶持、共同合作的合伙人关系。

孩子首先是一个生物,您还记得吗?

作为教育工作者,当我们说要去支持学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去了解学生到底是怎样一个生命,而并非简单地根据我们脑海里对学生的刻板印象来对待学生。

我们可以来试想两个场景,一个是一岁左右的孩子走着走着摔倒了,另一个是某高中生考前熬夜联机打游戏。当我们想到这两个场景的时候,哪一种情况会让人觉得更可恨呢?大多数人们会选择后者。当我们看到一个一岁的孩子摔倒的时候,我们会心疼,我们会希望扶这个孩子一把。但当我们遇到一个熬夜打游戏的孩子时,比起心疼孩子,家长更可能会痛恨孩子不知自控,痛心孩子不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无奈自己教育的失败。实际上,一岁孩子摔倒与青少年无法自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同样一件事情,因为这两件事都受大脑发育的控制,负责身体协调的大脑区域在孩子一岁时没有完全发展好,而负责理性决策与自控的大脑区域在孩子青少年时也同样未发展完全。

人类最先发展与爬行动物相类似的脑区部分,被称为爬行动物脑或原始脑,位于大脑下端,负责身体协调、生物节律及应激反应。而负责逻辑推理、理性决策、冲动控制的前额叶却是发育最晚最慢的部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前额叶的完全发育可能要到30岁前后。因此,对处于14至18岁的初高中生们,没办法进行自控造成作息失常,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我们前额叶发展得更完善的成年人,在运动、作息等方面也长期遭遇自控力的频繁失灵,更何况大脑生理基础还未完善的青少年。

当我们做学生支持工作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学生与我们的不同之处,即学生生理上处于自控环节的弱势处境;我们同时也看到学生与我们的相同之处,即作为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都希望被理解、尊重与帮助。

关注“问题”背后的求救信号

在家长眼里,孩子可能多少有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家长也可能一直围绕着某个“问题”,长期与孩子斗智斗勇,并将之视为顺利人生、和谐家庭的绊脚石。然而,我希望和大家分享的是:我们应该珍视每一个“顽疾”、每一个“问题”。“问题”背后,往往隐藏着每个人最深的恐惧与最真切的渴望。让我们产生烈情绪的事情,往往都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在意的事情。同样一件事,为什么有人顺利地过去了,有人却被绊住了?其实每一个问题,都折射出每个孩子的独特性,我们本该从“问题”里看见孩子;可事实上,我们更多地从“问题”里,找到指责孩子的理由。

如果一个孩子遇到网瘾问题,孩子自己也会陷入撕扯。对于这样的孩子,他最深的恐惧是:如果离开网络,等待自己的将是贫乏而无趣的生活。而隐藏在这背后的其实是孩子对融入生活、找寻兴奋与意义的深深渴望。网络游戏之所以成为孩子的唯一选择,是因为他没法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归属感,而网络成为了他当下唯一可以触及的依托。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熬夜,显然对他来说一天中最值得他花精力度过的就是夜晚时光。那作为老师或家长单纯去禁止他的熬夜行为,而不在乎孩子白天发生了什么,是不是太残忍?

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无法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他一定会被教育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好的学习习惯谁不想要?哪个孩子不希望轻轻松松又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被老师认可、被同学崇拜?当其他同学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他做不到时,我们应该看到独立完成作业这件事的难度对这个孩子来说是大于其他同学的。

作为经济老师,在这里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个经济学中的前提假设,叫做“理性人假设”——我们认为每个人做出的决定一定是符合个人利益化的。我认为每个孩子其实也都是“理性人”。大家可能要问,不顾健康地通宵打游戏也能算作理性人吗?是的,他是理性人,因为沉迷游戏可能是找不到生活突破口的孩子应对生活的方式。沉迷游戏本不是单独出现的问题,孩子通过游戏来释放长期积聚起来的压力及无意义感,这本质上是孩子自救的一种途径,是孩子能想到的应对生活的一种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即使这个方案在我们眼里非常不合理。

沉迷网络、长期熬夜等等现象,不过是从孩子局限的视角下看到的唯一的自救途径,本是他的求救信号,却被我们视为“问题”。每一个问题背后,都藏着专属于这个孩子的难关,趟不过去,人生便总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循环往复、停滞不前;趟过去,便是孩子向广袤的生命原野上一次勇敢的进军,会为孩子之后面对与克服新的困难带来莫大的信心与勇气。

与孩子并肩面对“问题”

家长们可能时常对孩子们念叨:“你必须好好学数学”,“英语单词你当然得天天背”,“按时完成作业是最基本的”……这些表达着长辈殷切希望的语言,在孩子耳朵里只会变成一句话伤人的话——“为什么就你这么不行?”

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无论看到孩子怎么样的“问题”,我们都不会居高临下地指责孩子的无能,单方面给孩子提出进步的要求。我们会试图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感受是怎样的恐惧让他放弃一条看似“光明”的路,而去选择一条“黑暗”的路。当我们在同一个语境里时,敞开心扉的交流机会才得以产生。

就像我们开头提出的相信每个人都“本自具足”,我们也真诚地相信,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他已经具备了成长所需的一切能力与特质,只是有时候被一些暂时的迷雾障碍住了。我们作为老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拨开眼前迷雾能力,走上自己心之所向的道路。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我们会和学生一起来探讨背后的阻碍是什么,引导学生更深地看到自己,接纳当下的自己,并在学生愿意接受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做出他想要的改变。

非暴力界限的制定

当然,用爱与和平的理念教育孩子是大多数人的心之所向,而在实际操作中,难免被抛在一边。因为我们害怕,爱与和平的教育理念会让孩子丧失边界感,让孩子不知道不理性选择的代价。而我们学校对学生的态度,除了充分尊重与引导外,还有提供合适的边界。

当孩子跑出边界,做出的不理性行为的时候,像是上课不认真听、不按时完成作业、晚上玩手机、熬夜等等,孩子自己可能没觉得当下有什么问题,但是长期必定会造成不可逆的有害影响。老师就通过一些方式,让他感知到做这些不理性选择的成本,从而避免再次做出类似选择。

我们的方法:

当老师察觉到孩子的出界行为时,会和学生进行交流,要求学生当天留下来,

静心反思自己的决定并完成一定的学术任务

或者完成校园范围内的义务劳动。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全程陪伴,因此所有的时间成本会由孩子和老师共同来承担,让孩子们也意识到老师和他是利益共同体,有问题时大家会一起面对。

我们的校纪校规,其实就是关于我们将会以何种方式让孩子感受到错误选择的成本。错误选择的成本有大有小,但是本意在于让孩子了解不理性选择的代价,而非指责与惩罚孩子的行为。

我们希望与孩子站在一起,用尊重、引导与边界三者共同为孩子的在校生活提供由爱意与善意编织起来的防护网。

家校携手,共创未来

每个老师都会成为教练 老师们会接受学校提供的培训,让我们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教练式老师,去察觉孩子的情绪,感知孩子的需求,引导孩子情绪的正向表达,让彼此都慢慢成长为情绪稳定而健康的人。

一对一的心灵交流 当孩子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敢或者不方便和同学或家长交流时,可以与当天的值班老师交流。如果涉及到比较专业的心理问题,老师就会寻求学校帮助,为孩子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与家长成为合伙人

▪当我们有一些教育界前沿的研究与发现的信息时,我们会组织线上或线下的专家讲座,一起分享教育前沿的观点与技术,让大家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们看到学生的问题,却不了解问题背景时,我们会主动邀请家长加入我们的探讨,一起面对;

▪我们会举办不定期的家长沙龙,家长们可以畅所欲言,一起来聊聊你眼中的学校的长长短短;

▪对于对青少年心理特别感兴趣的家长,我们也会帮助您进入家庭教练的培训课程,把对孩子与自己的观照,注入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后我想引用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教育理念的践行者,也邀请所有的家长与我们同行,一起努力!

上海建桥国际高中报名、参加入学测试及校园开放日,请: ,或通过下方报名通道登记。

相关新闻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