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63-3380
沉浸式语言环境中,学生通过每日的课堂展示、主题辩论和创意写作训练,逐渐形成精准的跨文化表达能力。每周举行的TED式演讲活动,要求学习者将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公众演说,这种持续的输出训练显著提升语言组织与临场应变能力。
课程设置突破地域限制,IB体系下的历史课会对比分析不同文明发展轨迹,经济课则要求学生模拟联合国贸易谈判。每月邀请驻华外交官参与的国际论坛,让学生直面多元文化碰撞,这种认知维度的拓展使学习者具备真正的全球公民意识。
教师团队采用苏格拉底问答法引导学习进程,每个学期设置三个开放式研究课题。在人工智能应用专题中,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训练的全流程,这种项目制学习方式有效培养技术应用与问题解决能力。
模拟联合国会议常态化运作,每个班级需代表不同国家立场进行政策协商。在年度商业挑战赛中,跨国学生团队要在48小时内完成市场分析、产品设计到融资路演的全流程,这种高强度协作显著提升跨文化沟通效率。
从八年级开始实行学术导师制,每位学生可根据兴趣方向选择STEM或人文社科发展路径。数字艺术方向的学生可获得专业工作室支持,而科技创新方向则配备企业级实验设备,这种资源配置确保个性化潜能充分释放。
采用过程性评估体系,课堂参与度占30%,项目成果占40%,期末展示占30%。在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中,学生需要制作交互式数据可视化报告,这种评估方式更全面反映真实能力维度。